毛泽东与岳阳-九游会老哥交流区

时间:2024-01-31 15:54:55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屈胜龙

▲1955年,毛泽东视察湖南时同省、地委负责人在专列上座谈。

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县七都七甲韶山冲上屋场(今湖南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多次来岳阳游学游览、做社会调查和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乘专列途经岳阳,或在岳阳短暂停靠,其间多次谈及岳阳、关注岳阳。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本报特刊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

游洞庭湖,引领社会思潮

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在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读书的毛泽东偕同学兼好友萧子升从长沙出发,经宁乡、安化、益阳、石门至沅江,沿西洞庭湖游历,行程900余里。他们分文不带,有意锻炼谋生游学本领。路遇学校、商店、庙宇,他们就写一副对联相送,换几个钱作为盘缠,解决食宿问题。这是他的第一次环洞庭湖游学。

191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毛泽东与同学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开始第二次环洞庭湖游学与社会调查。他们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的文字记录沿途见闻和感想,写成多篇通讯,寄给何叔衡主编的《湖南通俗教育报》发表。这些游学调查活动,使毛泽东在课堂之外读到“无字之书”,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增长了学问见识。

▲洞庭湖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狂飙。毛泽东领导新民学会会员深入长沙各校发放亲拟的传单,动员学生响应爱国行动。5月28日,湖南学生联合会成立。毛泽东经常指导学联的各项活动。学联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创办《湘江评论》,并聘请他任主编。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出世,毛泽东亲自撰写《创刊宣言》。毛泽东在宣言中激情澎湃地宣布:“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他还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宣言中,他点到了吞纳四水、波澜壮阔,自由奔腾、北上长江的八百里洞庭湖。

1921年春夏之交,一师附属小学主事(校长)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陈书农到岳阳考察教育。他们到位于学道岭文庙的岳州中学考察教学情况,听取校长童文豹的介绍。又拿着省教育厅开具的督学介绍信,到离岳州中学仅一百多米的岳阳县立女子中学,被校长阮绍煌以“3人年轻,不宜入校”为由拒绝。其时,全国正开展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与专制,提倡科学与民主。毛泽东写下《胡子的作用大矣哉》一文,寄《湖南通俗教育报》发表,对这种顽固坚持封建旧礼教的人进行猛烈抨击。

1922年4月,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在粤汉铁路长沙新河车站工人、中共党员程地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洞庭湖东岸的岳州车站,在广东籍工人住处“广东大院”会见了程地广的好友、进步工人陆汉湖。毛泽东详细询问工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介绍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性质、任务及创办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的办法;通过陆汉湖召集十多名进步工人在楼上开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同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势力斗争。

不久,毛泽东介绍陆汉湖加入中国共产党。陆汉湖按照党的指示,在工人中发展党员3名。1922年夏,中共岳州铁路工人小组成立,陆汉湖任组长,这是岳阳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

1922年8月,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的委派,共产党员、新民学会会员郭亮来岳州领导工人运动。工作一段时间后,郭亮认为罢工时机已经成熟,即向毛泽东报告并获准。9月9日,郭亮领导粤汉铁路长(沙)武(昌)段工人同时罢工并带头“卧轨”。25日,大罢工取得胜利。

登岳阳楼,传承忧乐精神

1918年4月初,毛泽东、蔡和森到岳阳考察,第二天登上岳阳楼。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此时这座千古名楼存世已有1703年。二人凭栏远眺,大湖、浪涛,船帆、君山尽收眼底。触景生情,他们不禁朗诵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走进楼内,二人欣赏镌刻在雕屏上的《岳阳楼记》。

1927年2月11日,毛泽东自长沙乘船返回汉口中共中央机关,下午到达岳阳。因晚上轮船停航,他便再次登上岳阳楼。这次登楼,毛泽东记忆犹新。1937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与左翼作家、湘阴人左漠野谈话。毛泽东问左:“你是哪里人呀?”左回答:“我是湖南岳阳人。”毛泽东欣喜道:“啊呀!我们还是湖南大同乡呢!你们岳阳是个好地方,我在大革命时期去武汉,经过岳阳,我去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你们岳阳有名,同岳阳楼很有关系。因为范仲淹写过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毛泽东又问左漠野背诵过《岳阳楼记》没有。左说:“小时候背过,现在还记得一些。”毛泽东又问:“岳阳楼上那几块木刻《岳阳楼记》现在还在吗?”左答:“还在。”毛泽东特别指出:“‘先忧后乐’的思想,较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境界更高了。”

▲岳阳楼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26日清晨,毛泽东在父亲毛贻昌、母亲文素勤的墓前久久站立,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64年4月10日,毛泽东乘专列回京途经岳阳,列车渐渐减速。“前面是哪个车站?”毛泽东问。“到岳阳啦!湘北最大的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回答。毛泽东沉吟片刻,深情地说:“岳阳,我在大革命时来过两次,那时郭亮在这里组织铁路工人大罢工……”接着又说,“岳阳自古叫巴陵,从南朝时起设的郡,唐朝时叫岳州,后改为府。这里的岳阳楼,李白、杜甫这些名人,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啰!岳阳楼是诗人、名流荟萃的地方。”

毛主席谈兴愈浓,他拿起毛笔,挥笔写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985年5月岳阳楼大修后,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屏装嵌在岳阳楼三楼正面壁间。

 

与君山岛,挥洒湖湘气派

1961年,毛泽东五次回湖南指导工作,开展农村调查。年底回京,收到湖南友人送来的带着乡土气息的诗词、竹制品等礼物。

毛泽东为酬谢周世钊等人的情谊,特地赋诗《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在这一潇湘之景、思妻之音、友谊之歌与怀乡之曲中,“帝子”“斑竹”“洞庭”都是与湖南、岳阳及君山岛相关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卓著风物和自然景观。

毛泽东喜欢喝君山银针茶。1954年11月2日,毛泽东回到阔别20年的三湘大地,湖南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特意购买了君山银针茶来招待。

▲君山岛(李福生 摄)

1959年张平化去北京,带了1斤君山银针给毛泽东。张平化说这茶有特点,泡到杯里的茶叶都能立起来,当时泡了一杯,结果没立起来。张平化回到住地后,打电话向省农业厅询问没有立起来的原因。第二天,张平化又去毛泽东家,再用开水泡上后立即盖上杯盖,只一分多钟茶叶全部立起来了。毛泽东笑着说:“昨天泡的茶叶没有立起来,因你到湖南时间不长,不会操作。今天茶叶都立起来了,说明平化是说实话的人,这茶叶可算一流!”

这一年,毛泽东在一次品尝君山银针茶时,看到杯中茶叶先后呈现“群笋出土”“菊花盛开”“雀舌含珠”“三起三落”“刀枪林立”等动作,连声称赞:“这茶好!这茶好!”将君山银针誉为“会跳舞的茶”。

访屈子祠,体悟家国情怀

1915年至1917年间,毛泽东第一次到岳阳,去了汨罗江畔玉笥山上的屈子祠。毛泽东的好友、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回忆:“在长沙,我陪润之到过许多地方……对于湖南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遗迹,我们常去访问。如楚国屈原的故居……”罗章龙又说,“他曾对我说,我们这样走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向前代英雄人物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丰富、意志坚强起来。我体会到,这不是旧知识分子的游山玩水,而是为了锻炼身体,向古代前辈、向英雄学习,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认为《楚辞》具有人民性,非常喜爱。毛泽东一生习诵《离骚》,推崇《楚辞》,崇敬屈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专门做了一本听课读书笔记,取名《讲堂录》,第1页就是抄录屈原的《离骚》《九歌》。屈原、贾谊在湖南的历史遗迹和给湖南留下的人文精神,对毛泽东影响很大,以致他25岁时写下“年少峥嵘屈贾才”这样的诗句。

▲屈子文化园

毛泽东在书信、与人交谈、会议即席讲话中,甚至在外交场合,都会不经意间论及屈原。屈原是毛泽东评论次数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在赴苏联访问的火车上,与苏联著名汉学家费德林谈论中国古典文学。他们由《诗经》谈到《楚辞》,谈到屈原。费德林说:“据中国文学史上说,在《诗经》的无名作者之后,首屈一指的该是屈原了,他是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毛泽东肯定道:“对,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他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进一步分析,“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变革都会产生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至于屈原,政治变迁是他个人的不幸。屈原艰苦地走过他的时代。他忧国忧民,力求挽救楚国的危亡。”

他们谈到南宋诗人陆游纪念屈原的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毛泽东深情地说:“是的,这些都发生在我的故乡湖南,发生在屈原殉难的地方——长沙。因为这缘故,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屈子书院

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为屈原写下《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是毛泽东对屈原人格的诗化赞赏。

毛泽东化用屈原的诗句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浪漫主义诗风与屈原作品一脉相承。《七律·答友人》中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化用的就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而“洞庭波涌连天雪”化用的则是“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

 

询故地事,关切岳阳发展

1955年9月至12月,毛泽东审阅并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该书有一篇是《湘阴县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文章介绍了湘阴县的五条经验:一、在水田、旱地精耕细作,增加劳力投入;二、扩大复种面积;三、加强社内的基本建设,适当安置劳动力,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四、合理安排没有入社的茶园的生产,不使与社内生产冲突;五、开展多种经营。毛泽东在阅批该文时将原标题《如何解决农业社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改为现标题,并写了较长的批语,强调各地能从湘阴县的经验中受到启发:乡村的剩余劳动力是能够在乡村中找到出路的。

1959年11月28日晚,毛泽东乘坐专列从蒲圻(今湖北赤壁市)路过岳阳。他对秘书田家英等人说:“岳阳是个好地方,素称鱼米之乡,水陆交通便利,有八百里洞庭湖,它与长江在城陵矶汇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驰名天下的岳阳楼,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千古不衰。听说岳阳的工作很出色。”

1963年10月20日毛泽东到长沙,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等人向他汇报了全省三级干部会议情况和农业生产中的典型经验。当时,湘潭专区岳阳县毛田区是湖南农业生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华国锋给毛泽东背诵了关于毛田区过去生产状况的一段顺口溜:“毛田塅里莫种花,十家种花误九家。种得花来不结果,结了果儿不炸花。”但是经过科学种田、苦干实干,毛田人民取得了种植棉花的成功,不结果的棉花结了果,不炸花的棉桃炸了花,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一大调整。毛泽东听后兴致大发,问毛田是哪个“毛”字?华国锋说,是毛主席的“毛”字,接着介绍毛田区主要是搞集体经济、科学种田、多种经营,在山上植树、田埂种豆、地里栽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家中还挂了不少腊肉。

▲俯瞰岳阳城

10月26日,毛泽东在省委九所宾馆礼堂前坪接见参加省委二届七次会议的全体代表。同大家合影前,他特意问道:“哪个是岳阳县委书记?”岳阳县委书记张月桂连忙回答:“我是,我叫张月桂。”毛泽东表扬说:“岳阳的毛田搞得不错嘛!”

1964年4月10日,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岳阳火车站停车休息。他向陪同人员了解岳阳工农业生产情况,还和当地同志谈论岳阳史事、人物和人文故事。在和张平化谈到湖南、岳阳的历史行政区域归辖问题时问:“岳阳现在归哪里管?”张平化回答说:“解放初岳阳县归长沙专区管过一段,现在归湘潭专区管。”毛泽东说:“湘潭专区规模太大,应适当划小,以便加强领导和管理。”张平化回长沙后立即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指示。

1964年7月31日,岳阳地委发出[1964]001号文件通知:“根据省委决定,中南局同意,新成立岳阳地委,管辖岳阳、湘阴、平江、临湘、华容等县,地委会设在岳阳城关镇。各部室于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正式开始办公。”

来源:岳阳日报·云梦周刊 作者 屈胜龙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