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中国人自成风格的文化和文明观-九游会老哥交流区
时间:2019-08-22 15:13:07 来源:宏甲文章 作者:王宏甲
近日,《甘肃日报》读书栏目以《中国人的文化和文明观》为题,摘登了王宏甲新版《世界需要良知》中的章节。
新版《世界需要良知》近期由红旗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发行。下面是《甘肃日报》选登的章节。
中国人自成风格的文化和文明观
王宏甲
中国人讲“文”,是相对于“武”来说的。
这个“武”字,在我看来,就寄托着中国先人对文明的深远诉求。我们知道,汉字“刃”字里的那一点代表锋利,“戈”字里的一撇也代表锋利。你瞧,“武”字里就有一把“戈”。可是,中国造字的祖先把“武”字里的“戈”卸去一撇,变成了一把无刃之戈。这还不够,又在“武”里郑重地安上一个“止”。这是什么意思?这是用文字信息叮嘱人们:如果不得不用武了,那也得适可而止啊!
这就是典型的中华文明观。
中国人讲“文治武卫”。文用来治理社会,武是用以保卫自己而不是攻击别人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古典话语体系中罕见“征服”一说。在西方著作中则很容易看到,谁征服了谁,征服者是胜利者的代称。许多大型纪念物,是为纪念征服者的战功而建立的。
有成熟文字的时代已经是距今比较近的时代,上面说到的中华文明观,必是产生于创造出文字之前。它起源于何时呢?
中国人讲“文明”,是相对于“野蛮”的。
中国先人讲,以“文明之道”施“文德之教”。追溯中国古人对“文明”的看法,我惊佩地看到,《易·乾·文言》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到了唐代,大学者孔颖达写有:“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这里已有文明起源于农耕生活的含义。
中国古代讲“文化”,是“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所谓“设神礼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这“景俗”里的“俗”字,便蕴含着浩渺的人间烟火和深邃智慧。你想,远古人类散居于山林野谷,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共俗,如果不能使彼此同风共俗,如何能使部落发展壮大,如何能有共同的家园?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西汉博士谏大夫王吉曾经在上疏中这样写道。另一位官员贾山也铿锵写下:“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汉代重视风俗,并设有风俗使,可以证明统治者重视乡风民俗乃至纳入国家制度建设。这对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用巨大。到隋唐,大臣仍然认为:国家元气在风俗,风俗之本系纪纲。而同风共俗,需要施于朝廷,通于天下,贯于人心。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古人造这个“俗”字,就以“人”和“谷”构成,能够共俗,共同有饭吃,就是天大的事。所以用“景俗”去讴歌,而且是应该“设神礼”,以神圣的心情去膜拜的。中国历代莫不以同风俗为治国大事,所谓“为政之要,辨风正俗”。这里的“正俗”,已上升为要用光明正大的价值观去同风共俗。
“敷文化以柔远”,便是注重用文化治国,并寻求与邻居相安。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的形成,不是靠武力去征服,而是用文化去寻求沟通和理解,寻求同风共俗。
考察“传说”会发现,一个民族经久不息的传说,往往是一个民族历尽岁月考验而不毁不灭的口碑。炎黄二帝的传说就是经典口碑,比后代明文镌刻的任何石碑,都更经受住了历史岁月的考验。
相传炎帝族与黄帝族曾经交战,黄帝族胜利了,炎帝族失败了。结果并不是黄帝族灭了炎帝族,而是两族融合了。接着又融合了周边氏族,形成的部落大联盟有多大?据说约有一百个氏族,一个氏族一个姓,这就是“百姓大联盟”,后世的“老百姓”之称也由此而来。
古人说伏羲姓风,风被认为是中华最早的姓氏。
风繁体字写作“風”。“風”的象形描绘是天穹下一条长虫,这是蛇图腾的标志。龙是以蛇图腾为本体,融合其他氏族的图腾,如鹿图腾、牛图腾、虎图腾、龟图腾、鹰图腾、鱼图腾等,林中走的、旷野跑的、地上爬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都各有代表。仅仅融合具体的人群还是不够的,中国龙的创造,还凝聚着尊重各氏族的信仰。所谓“风俗”,由此开始。风俗,讲的就是要团结、要融合。
“融”字的右边也有一条“虫”,中国古人以“右”为先,其文字信息也在告诉我们,龙的传人从蛇图腾开始,自觉地团结四面八方,才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我想,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文明的本质,那就是这个“融”字。能周乎万物、融会天下,就是龙。
龙者,融也。融者为龙。
和平,高于战争。
融合,缔造和谐。
什么是“和谐”?有一种释读,汉字的“和”,从禾、口声,人人有饭吃的意思;“谐”字,从言、皆声,人人能表达自己声音的意思。按今天的理解,“和”讲的该是民生,“谐”讲的该是民主。
这种释读对不对呢?我也看到有学者说,不对。
虽然,单这个“和”字,在中国文化里就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如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阐述的“和”,“和而不同”“和而不唱”等。“和谐”二字也常用于音乐领域、哲学领域,但我仍然愿意为上述在很多人看来属于政治性的释读喝彩。
我以为:“和谐”二字里昭示的祖先图腾、智慧密码,是记录声音的字母文字所不具有的。这样的中国字所凝聚的祖先理想、万古教导是如此丰富,我不能不无比敬仰和尊崇!
融合与和谐,是中国文化千秋万岁不变的旋律,是凝聚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力量。
自古高山大河是造成割据的天然环境。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欧洲最大的河流也不及中国的长江、黄河。长江南北、黄河两岸、山海关外的东北、四川“天府之国”、云贵高原,以及新疆天山南北、漠北草原和西藏等地区,在地理环境上都是容易造成割据自成一国的地域,要能够以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统一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中国人做到了,并坚持下来。这反映出中国人打破地域封闭、地区隔绝、军事割据,超越语言障碍,以寻求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愿望与奋斗多么悠久和顽强。这么大的事实放在这儿,能认为中国人封闭吗?
【节选自王宏甲新版《世界需要良知》,红旗出版社出版。原载微信公众号“宏甲文章”】